▲TAIWAN ON THE MOON 「月亮上的台灣」策展人商毓芳(右),在大阪世博會場裡展出直徑一公尺有台灣影像的月球模型。(照片 / 蔣耀賢提供)
記者 / 王麗美 報導
大阪世博會預計今年將會賣出1400萬張,大會預估展覽期間可望吸引來自全世界2820萬人進場,並可為日本帶來2.9兆日圓(約新台幣6548億元)的龐大商機。這場160個國家參與的人類盛會,台灣卻沒有辦法以國家身份參加。由台灣民間藝術家組成的團隊提前進入會場,以「月亮上的台灣」這個作品向世界各國介紹台灣。
「月亮上的台灣」的策展人商毓芳說,希望這個作品能吸引世界各國的朋友來關注台灣。她曾多次在國外被外國朋友問:「台灣在那裡?」,往往解釋半天對方也不清楚,所以她常常只能開玩笑的說:「台灣是個很大的國家,在月球上」。她說,這些經驗給了她這一次的創作靈感。
「月亮上的台灣」以裝置藝術加上行為藝術的多元方式展現,除了先在大阪世博會場裡展出直徑一公尺有台灣影像的月球模型,也會在世博期間把這顆月球帶到和TAIWAN相關的國家館裡和各國交陪(比如T代表泰國、土耳其,A代表阿根廷、懊澳洲)。然後,在瀨戶內海藝術祭開幕前夕,四月十六日,一個直徑六公尺的月球也會出現在宇野港的「台灣自己館」裡進行長期展演。
策畫並執行這一系列活動的「台日共丸聯盟」共同發起人蔣耀賢指出,這場從大阪一路到瀨戶內海的藝術長征,是為了展現台灣的「創意」、「公益」和「生意」的能量。以群眾募的方式,由台灣民眾認購一根一萬元的木材樑柱在日本各地搭建「台灣自己館」,預計募集2300根來代表台灣2300萬人。而「月亮上的台灣」則是開館的第一個節目。
蔣耀賢表示,「台灣自己館」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,已經有一百多個民間團體以各種方式響應。像是只有66戶人的澎湖二崁村除了認捐自己的展演空間,準備透過日本這個舞台向全世界行銷台灣的地方創生成果。
TAIWAN ON THE MOON照亮大阪世博
由台灣民間發起的「大阪世博,台日共丸」策展平台,今天(4月12日)在大阪世博正式開幕之前,展開一個讓人會心一笑,也令人省思的藝術行動– TAIWAN ON THE MOON。
這是第一個響應「國家沒館,台灣自己館」的藝術策展計畫,由策展人商毓芳與鄭曼翎共同策劃執行,在大阪世博正式開幕(4/13日)之前,讓台灣以月球國家的身份進入大阪世博會場,在紅太陽照射下地球,台灣是個無法被承認的國家,不過每個人仰望星空時、月光總是溫柔地照著,帶著詩意,也撫慰人心。
策展人商毓芳表示,這個藝術行動目的在於溫柔、真切的回應,2025大阪世博會主題「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設計」,每個國家想要呈現永續社會的願景,不會沒有台灣2300萬人民,在全球化的時代,國際間的交流早已超越國與國的界限,許多以國家為核心利益的國際關係,在本質上與「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設計」是相矛盾的。
台灣長久以來被國際組織體制排除參與世界組織活動,台灣做為一個與世界和平與自由民主價值地球村的一員,台灣其實是面向世界和平的鏡子,而不是國際強國的爭執的藉口,台灣的處境可以做為世界「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設計」的思考,共同為永續的世界未來提供和平方案,正如月亮一樣,照見我們心裡更柔軟的一面,更真誠和詩意的人性光輝。
TAIWAN ON THE MOON 策展人的話
商毓芳 / 《她總是在那裡—月球上的台灣》
在很久以後的未來,人類忘了台灣。不是因為戰爭,也不是因為距離,而是因為世界變得太吵、太快、太巨大。台灣依然存在,但在人們的視野裡,逐漸變得渺小。
沒有人記得,那是一個如此溫柔又堅定的地方――除了月亮。
每當有人仰望夜空,月亮總靜靜懷抱著她的身影。
「是的,台灣,總是在那裡。雖然你常常常看不到她。」
孩子問媽媽:「那是什麼島?」
媽媽只是笑了:「那是個很大的國家,只是在月亮上而已。」
當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那一夜,城市陷落、塔樓倒塌、天色變紅。
人類慌亂、絕望、呼喊求救。
而就在此時,無數人望向了夜空,
終於注意到――月亮上的那個輪廓,台灣。
她一直都在,只是没有人記得去看她。
黎明時分,戰火漸歇,外星艦隊停止了攻擊。
在陽光與星塵交織的那一瞬,
一個熟悉的、寧靜的形狀自月光中浮現。
那是台灣。
她沒有說話,沒有軍隊,卻讓敵人停下了手。
她從月光中站出來
穩穩地站在希望與記憶的正中央。
戰後,世界開始修補自己。城市重建,歷史重寫。
但有些人、尤其是那些曾仰望過星空的人,始终記得:
每當你望向天空的時候,她總是在那裡。
那輪月亮,不再只是月亮,
而是一塊刻著記憶的島嶼—台灣。
台灣,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國家。
只是,在月球上。
活動聯絡人:蔣耀賢
Email: taiwanliteraturepark@gmail.com
Line ID :0972346597